
回顧2024年,中國石油從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手中接管中東大油田;石油巨頭殼牌和挪威國油“另起爐灶”,合并北海油氣資產成立北海最大的石油公司;2024年,從油公司到油田服務商,各家重金押注人工智能(AI),期待以AI為破局點,撬動新的發展機遇......一件件大事牽絆著油氣行業發展的神經。
展望2025年,隨著新年的臨近,關于能源世界多事之秋的這本書即將結束,2025年似乎將帶來更多的動蕩、地緣政治緊張和政策演變。知名能源咨詢機構Rystad Energy總結了可能影響2025年能源市場的12個重大趨勢,每種趨勢都為理解2025年影響全球能源戰略的力量提供了路線圖。
Rystad Energy指出,隨著行業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一些趨勢正在出現,這些趨勢將影響該行業的發展軌跡。從地緣政治平衡的轉變,到低碳技術的突破,再到人工智能(AI)日益增長的影響力,2025年為整個能源價值鏈的利益相關者帶來了關鍵的機遇和風險。
1、2025年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仍將持續
受經濟挑戰和地緣政治動蕩的影響,2025 年注定是不確定性加劇的一年。在美國新政府的領導下,美中動態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中東持續的沖突和烏克蘭戰爭將在全球舞臺上引起關注。全球南方日益加劇的不穩定局勢、國際聯盟的持續破裂以及人工智能的變革性影響將進一步重新定義全球秩序。
在經濟上,美國關稅引發的全球貿易戰的威脅迫在眉睫,可能會阻礙增長并助長保護主義政策。一個關鍵問題是,發達國家能以多快的速度控制通脹,尤其是在貿易壁壘使央行的努力復雜化的情況下。與此同時,預計各國政府將轉向解決日益增加的赤字問題。
2、上游行業有望迎來平靜的一年
預計明年全球上游投資將下降2%,這標志著在本世紀初的強勁增長之后,全球上游投資將進入平穩期。受蘇里南、墨西哥和土耳其油田開發的推動,深水投資預計將增長3%。受印度尼西亞、卡塔爾和俄羅斯的推動,海上大陸架投資預計將增長2%。Rystad Energy預測,由于活動減少和單價下降,2025年頁巖油/致密油投資將下降8%左右。據估計,全球液體需求將增長約100萬桶/天,而非歐佩克+國家的供應增長速度更快,導致市場供過于求,給油價帶來下行壓力。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供應量預計將增加約140萬桶/天,其中致密油和深水油都為這一增長做出了貢獻。NGL和其他液體預計明年也將增長,日產量將超過30萬桶。進入2025年,歐佩克+平衡行動將決定油價的成敗,尋求在非歐佩克+增長和需求放緩的情況下管理其市場份額預期。
3.、煉油廠利潤率將繼續受到季節性需求下降的擠壓
煉油廠或將延續低利潤率低的情況,尤其是在第一季度的季節性需求低迷期間。隨著煉油廠維護的進行,亞洲的利潤率可能會在第二季度晚些時候獲得一些支撐。然而,在電動汽車份額不斷上升和燃油效率提高的推動下,需求增長的前景仍然低迷,尤其是在中國。
這種長期的低利潤率環境已經導致中國、美國和歐洲的煉油廠裁員,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到新的一年。新增產能投產推遲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這些因素可能導致2025年下半年產品吃緊,從而可能推動利潤率在一定程度上復蘇。
4、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不會被“鉆、寶貝、鉆”所打動
特朗普明確表示支持在美國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盡管石油公司高管們可能會受到支持性言論的鼓舞,但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他們都不太可能增加預算以用于更多的鉆探,尤其是在潛在的石油供應過剩逼近市場、油井生產率停滯不前的情況下。選舉前后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管理團隊仍然專注于股東回報和收購驅動的無機增長,而不是通過鉆井活動進行擴張。目前,“頁巖4.0”有望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展望未來,投資者不太可能接受短期回報下降和資本效率下降,而這將導致轉向高產量增長模式。
5、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可能成為全球貿易中的關鍵談判籌碼
特朗普推動放松管制和能源主導地位,可能會通過快速審批和基礎設施擴建來加速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從而加強美國油氣產量和液化天然氣出口增長。美國國內和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已經感受到拜登政府暫停批準新的非自由貿易協定液化天然氣的影響。特朗普發誓要在他上任后扭轉這一停頓,這將有利于懸而未決項目的開發商。然而,加速這些項目可能會加劇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過剩。
全球市場供應過剩的可能性可能會破壞價格的穩定,特別是如果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再次爆發,這將對美國生產商和液化天然氣開發商產生負面影響。美國液化天然氣項目依賴于中國穩定的需求。此外,特朗普在增加美國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和管理他對俄羅斯的立場之間面臨著微妙的平衡。隨著歐洲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不斷增長,特朗普看到了減少俄羅斯影響力的機會,但正如他一再聲稱的那樣,迅速結束烏克蘭戰爭可能需要放松制裁。無論如何,特朗普2025年的能源議程可能會重塑美國和全球能源市場,但謹慎平衡市場基本面和地緣政治將是至關重要的。
6、供應鏈挑戰仍影響全球能源市場
到2025年,油氣和新能源領域的高投資水平將使本已陷入困境的供應鏈雪上加霜。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保護主義加劇將導致全球供應鏈發生巨大變化。在海上油氣領域,圍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 (FPSO)、海底套件、鉆機和其他船舶的瓶頸問題講繼續存存在,并將繼續加劇和延遲資本項目。在北美,資本優化和效率的提高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給油田服務公司的收益帶來了壓力。
在新能源領域,電池和太陽能光伏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將繼續加劇,并從根本上壓低價格。然而,保護主義和關稅將導致進口商成本上升,并迫使制造商更多地將業務轉移至國內外包和海外。總體而言,隨著供應商為新的世界秩序做好準備,撤資、并購將成為整個能源供應鏈的結果。
7、人工智能和電動汽車的繁榮催生更多的電力需求
在工業脫碳努力、電動汽車的興起和數據中心的快速擴張的推動下,全球電力需求正在進入一個加速增長的時期。Rystad Energy預測,到本世紀末,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860太瓦時(TWh)。因此,科技公司已經成為電力購買協議(PPA)市場上最大的承購者之一,因為它們爭相獲得足夠的無碳電力。目前,石油巨頭已經盯上這部分市場機遇,投身電力市場。
為了滿足24小時的電力需求,一些技術公司也開始轉向額外的基本負荷來源,包括簽署協議從傳統核電站購買電力。人們對新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技術也表現出了興趣,盡管開發成本較高,而且仍然需要證明技術可行性。因此,顯然應該優先考慮盡可能多地從可再生能源中獲取電力。預計到2025年,太陽能和風能的增長將達到新的紀錄,增加近1000太瓦時的電力,這將滿足一些不斷增長的需求。
8、低碳能源市場有望蓬勃發展
COP29峰會提出了許多雄心勃勃的氣候計劃,包括印尼、墨西哥和歐盟在25個國家的支持下做出的凈零排放和逐步淘汰煤炭的承諾。這使得低碳能源的指數級增長方案在議程上非常重要。然而,2025年可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潔技術面臨的又一次現實考驗,政策轉向支持化石燃料,綠色能源股面臨壓力,資金和補貼也存在不確定性。
電池和太陽能光伏市場可能仍然供過于求,而隨著混合義務的生效,區域生物燃料市場顯示出復蘇潛力。隨著免費配額的逐步淘汰和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的實施,歐盟的碳市場將朝著成熟邁出一大步。這為涉及低碳氫和CCUS項目的最終投資決策鋪平了道路。
9、全球氣候對話的決定性一年
到明年2月,各國必須提交“國家自主貢獻”(NDCs),概述2035年前旨在限制全球變暖的氣候行動。將于明年11月在巴西貝爾薩姆舉行的COP30將檢驗這些計劃是否轉化為可衡量的進展,特別是在政治轉變、通貨膨脹和優先事項相互競爭等挑戰下。
雖然 COP29 承諾到 2035 年每年提供 3000 億美元的氣候融資,但這一數字遠低于所需的 1.3 萬億美元。根據第 6 條,最終確定碳交易規則將是提高可信度和解鎖新市場的關鍵。亞馬遜債券和將氣候目標納入經濟規劃等工具也將受到關注。COP30 以亞馬遜為背景,既是一份進展報告,也是一個將雄心與行動相結合的機會,推動能源轉型,調動資本,邁向可持續未來。
10、盡管存在基礎設施障礙,但CCUS的政策支持促進了經濟增長
CCUS市場有望在2025年實現快速增長,最終投資決策(FID)批準有望滿足項目時間表。這一勢頭源于歐洲的支持性政策和資金、二氧化碳減排(CDR)信貸活動的增加,以及美國大選后市場的明確性。主要挑戰仍然存在,包括二氧化碳捕獲需求與基礎設施準備程度之間的差距,這可能會推遲項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Rystad Energy預計二氧化碳儲存法規將取得進展,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北美和歐洲的許可證審批將加快。
挪威北極光項目的成功實施凸顯了跨境CCUS倡議的潛力,為加強國際合作和雙邊協議鋪平了道路。我們還預計會加強公私伙伴關系,特別是在建設運輸二氧化碳所需的基礎設施方面。
11.、2025年氫能行業將面臨現實考驗,取消的項目將不斷增加
進入新的一年,氫能行業將迎來低迷。雖然一些關鍵的FID是在2024年做出的,但項目取消的情況也在增加。
今年,對氫能源的政治支持和承諾將更加明確,尤其是特朗普重返美國白宮,德國大選迫在眉睫——這是兩個主要的清潔氫市場。由于可再生氫及其衍生物的成本溢價基本保持不變,Rystad Energy預計清潔氫領域將采取更加務實的做法。此外,2025 年,中國和印度將繼續推進氫能發展。
12、航運業推動變革,更環保的解決方案獲得關注
由于航運業對化石燃料的嚴重依賴以及在全球范圍內引入有效監管法規的復雜性,航運業的脫碳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向綠色甲醇或清潔氨等低碳替代品過渡至關重要,但需要在新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中短期來看,人們對推進液化天然氣和生物燃料的興趣越來越大,因為它們更便宜,而且已經可用。
全球征收碳稅可能會加速這一轉變,但其成功與否取決于各國是否采取一致行動。主要措施包括通過國際海事組織(IMO)等組織促進國際合作,以建立統一的稅率和法規。這些稅收的收入應該再投資于開發綠色技術,升級基礎設施,并為早期采用者提供補貼。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包括財政援助和技術援助,是必不可少的。透明度和穩健的數據共享機制對于確保這一全球努力的進展和問責制至關重要。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