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11月石油市場報告,預計明年石油供應過剩115萬桶/日,這是自今年4月該機構首次預測2025年供需差值以來的最高水平,比上個月的估值差高出4萬桶/日。
IEA預計,今明兩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仍將低于100萬桶/日,遠低于2023年200萬桶/日的增幅以及2000年-2019年每年平均120萬桶/日的增長水平。其中,IEA上調上月對2024年石油增長預期6萬桶/日至92萬桶/日,下調對2025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1萬桶/日至99萬桶/日。據此,今明兩年石油需求預計達1.028億桶/日、1.038億桶/日。IEA稱,疫情后全球經濟發展狀況低于過往平均水平以及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是石油需求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全球石油供應預期亦在增長,IEA預計美國將在今明兩年引領美洲五大產油國貢獻約150萬桶/日的產量增量,遠高于今明兩年全球石油市場預期需求增幅。IEA補充道,“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推進增產計劃,即從明年1月起在12個月內解除220萬桶/天的減產政策,明年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剩規模或將進一步增長。”
出于對全球主要經濟體需求疲軟的預測,OPEC近日連續第四個月下調今明兩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預測。該機構11月石油市場報告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石油消費需求將分別增加182萬桶/天、154萬桶/天,較其10月預測下修了10.7萬桶/天、10.3萬桶/天。調整后的全球今明兩年日均石油需求量將達1.04億桶、1.06億桶。
值得關注的是,自2023年7月首次發布石油預期報告開始,OPEC長期對全球石油需求持有強烈看漲預測,直至今年8月起連續下調增速預期。
由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緩和,石油市場注意力開始由供應側風險轉向對全球經濟狀況、石油需求低迷和供應充足的擔憂層面。在國際油價于10月初飆升至每桶80美元高點后,隨著對以色列襲擊伊朗能源基礎設施的擔憂消退,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11月中旬跌至每桶72美元左右。
此外,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和生產國之一,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亦對全球石油市場影響重大。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重新執政可能意味著更為寬松的化石能源政策,傾向于加快本土油氣項目審批、增加本土石油生產,這將導致石油增產拉低國際油價。自特朗普當選后,WTI、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震蕩下滑,至今已跌去約5%。
在國際油價震蕩下跌背景下,OPEC增產前景越發模糊。11月3日,OPEC發布聲明,8個OPEC和非OPEC產油國決定將原定于11月底到期的220萬桶/日自愿減產措施延長至12月底。這已是該組織第二次推遲增產計劃。今年9月,OPEC+將原定于月底到期的220萬桶/日減產措施推遲了兩個月,以遏制油價下跌態勢。
一名原油市場資深分析師表示,如果進入12月,布倫特原油價格仍在75美元附近徘徊,遠低于主要產油國的財政盈虧平衡價位,那么OPEC可能會以相關理由提出延后增產,甚至不陳述任何理由就宣布延后增產,就像11月3日的這次無理由延后增產一樣。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