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工商聯正式發布了“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令人矚目的是,超過60家石油和化工領域的民營企業成功上榜,占據榜單份額超過10%。在總營收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中,有12家民企入圍,而營業收入在500億至1000億元之間的企業則有24家。這一現象生動展現了民營石化企業強勁的發展韌性和積極的市場活力。
民營企業的崛起
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石油和化工民企百強的總資產達到2.95萬億元,占全行業的17.7%。營業收入為4.65萬億元,占全行業的28.08%,利潤總額達到3386億元,占全行業的29.96%。這些民營企業的強勁表現,充分說明它們在行業內的日益重要地位,且在連續8年中保持了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的穩定增長。
在此次榜單中,山東省有24家化工企業上榜,顯示出其作為化工第一大省的絕對實力。浙江省作為另一民營經濟大省,也有12家企業入選。而江蘇省和福建省分別有7家和5家民企上榜,反映了各地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民營企業在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他認為,民營企業的成長和現代化是整個行業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前民營石油化工企業的整體規模不斷擴大,一批具備代表性的行業大型企業和創新型公司正在嶄露頭角。
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努力也在不斷增強。以恒力集團為例,該企業堅持“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產業鏈發展,連續三年位居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首,成為石化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典范。
在山東,小煉油起家的山東東明石化是國內第一家獲得原油進口使用資質和配額的民營煉油企業。其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合作研發的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標志著我國該領域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取得了重要突破,進一步推動了國內原油催化裂解行業的規模化發展。
“國家石油和化工產業的升級,既需要大型國企的雄厚實力,也不可或缺民營企業的積極參與和合作。”某煉化企業人士表示,產企集層的協同合作將為整個石油化工產業的進步提供堅實保障。
合作共贏的良性循環
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3年,民營企業在全國企業總量中占比由79.4%提升至92.3%。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的進出口額年均增長達11.1%,在全國進出口總額中所占份額超過30%。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石油化工領域,民營企業通過與國企合作,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例如,富海集團與中海石油合作開發墾利油田,在穩定原油供應的同時,推動兩家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石化在天津的南港乙烯項目建設則為多家民營企業的高附加值產品項目落地奠定基礎。
盡管民營企業在市場中越來越活躍,但李壽生指出,當前民營企業的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一方面,企業須尋求高端化和差異化發展,但低端產品與同類產品的競爭仍較為激烈;另一方面,企業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將是未來市場競爭中的關鍵。
不平衡的發展與未來戰略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及市場的變化,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進入了一個“大競爭”時代。業內人士表示,推動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做強做優,支持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和精細化優勢,對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及專精特新企業十分必要。
要實現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現代化,企業需關注培養多種所有制企業的協同發展,推動石化行業邁向強國的目標。專家建議,應根據不同類型的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制定相應政策,特別是在創新能力和資金支持方面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幫扶。
“推動石化行業的發展,不僅僅依靠大型企業的力量,還需要中小企業的積極參與,形成良好的協同發展局面。”業內人士總結道。
總之,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民營企業與國企的有機合作,以及各類企業間的互利共贏,不僅是推動石油與化學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的發布,民營石油化工企業的前景和影響力將繼續受到廣泛關注。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