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及其盟友——又稱“歐佩克+”——2日召開部長級會議,決定縮小自愿減產規模。自10月起逐步縮小減產幅度,從全球石油供求關系來看,2025年出現供應過剩局面的可能性較大。歐洲原油價格一度跌至四個月以來的最低值。美國和日本擔憂通脹卷土重來導致經濟下行,對于美日兩國而言,石油供應增加是利好消息。
有分析認為“歐佩克+”2日公布的2025年石油生產方針將導致供需關系緩和。
日本金屬和能源安全組織(JOGMEC)參考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從2024年全球石油供需關系來看,每日有38萬桶石油供應缺口,而到2025年1月至3月石油日供應量將超過日需求量151萬桶。到2025年10月至12月,石油日供應量或將超過日需求量277萬桶。
美國高盛公司指出,2024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每桶75至90美元的區間推移,但偏向于下方”。
美國總統選舉將于今年11月舉行,日本石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對于拜登政府以及日本經濟而言,油價走低是利好消息。拜登政府5月決定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等,想方設法抑制汽油價格。在日本也有估算數據顯示,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每上漲10美元,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減少2.7萬億日元(約合173億美元)。
歐佩克強調:“根據市場動向隨時召開追加會議……停止縮小減產規模也是可能的。”
也有人不無警惕地指出,如果油價持續下跌,“歐佩克+”可能再次決定減產。
另據法新社報道,維持現狀還是價格下跌?石油市場周一做出決定,在“歐佩克+”2日宣布將從10月開始結束一個減產階段后,布倫特原油價格跌破80美元大關。
具體來看,“歐佩克+”成員國目前正在三個層面減產:首先是該集團層面,自2022年底,官方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這些官方配額已延長至2025年底。
然后是2023年4月,某些成員國宣布自愿減產日均165萬桶。這些措施也延長至2025年底。
最后,八個成員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爾及利亞、伊拉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曼和俄羅斯)于2023年11月宣布額外自愿減產日均220萬桶。在2日的會議之后,這些額外減產措施被延長至2024年9月末。
綜上所述,“歐佩克+”的三次日均減產總計略低于600萬桶,并且全部至少延長至9月。這種復雜的組合最初穩定了石油價格。
然而,阿聯酋2日爭取到將其官方產量配額增加30萬桶,將于2025年1月至9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實施。
隨著額外自愿減產措施的結束和阿聯酋產量目標的增加,“歐佩克+”可能會在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間重新投放日均250萬桶。
分析師盧克曼·奧圖努指出,在不讓過多石油充斥市場且不使價格暴跌的情況下重新投放,對于擴大后的歐佩克集團來說將是一個真正令人頭痛的問題,特別是“如果需求前景仍然消極”。
根據相關報道,荷蘭銀行的分析師們認為,“如果(聯盟)按計劃行事”,歐佩克集團甚至將不得不永遠痛失高于80美元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因為他們認為“市場上沒有消化‘歐佩克+’額外產量的空間”。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由于擔憂供應增加導致油價下跌,交易員已不愿意購買今年晚些時候交付的原油期貨合約。另據路透社報道,鑒于美國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的高利率和產量上升,“歐佩克+”最新減產決定令油價前景愈發黯淡。瑞穗證券分析師認為,除非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否則油價不再有升至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高盛則預測,布倫特原油可能會跌破75美元至90美元價格區間。
不過,“歐佩克+”也表示,未來行動仍將取決于市場狀況,逐步回撤減產力度的計劃也可能會被逆轉。這意味著,盡管存在增加供應的信號,但退出額外減產計劃的時機可能尚未成熟,主要產油國行動仍將依賴于供需數據以及夏季末尾對油價形勢的評估。
分析人士稱,今年四季度可能成為全球原油市場轉折點,近一年來支撐油價基本面的重要因素可能難以對油市繼續構成強勁支撐。除主要產油國動態因素之外,美國通脹數據以及美聯儲降息時點也將影響油價走勢。此外,還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指標和地緣政治局勢發展。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