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持續將近一年,寒冬臨近也迫使歐洲企業加快尋求新的出路。在此關鍵時刻,竟然有某些國家在慫恿歐洲與中國貿易脫鉤?
對此,中國外交部部長華春瑩以一張長圖并配文“跟中國脫鉤?他們說不!”,回應歐洲企業不與中國脫鉤的原因!
歐洲壓力爆表!高端產業求生轉戰中國!
第三季度以來,歐洲面臨的能源危機越發明顯。電力、天然氣、原油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企業陷入生存危機。在能源持續緊張的情況下,僅憑縮減產能無法維持企業長久運作,因此歐洲企業不得不將合作目光轉向其他戰場。而中國,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回顧近期歐洲企業動態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破產的公司數量達到5629家。
?意大利:到2023年上半年,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或致該國至少12萬家小型企業倒閉。
?有公司估算,明年荷蘭的企業破產數量將急劇增加,并預計2023荷蘭將有約4100家破產企業。
?法國煉油廠前段時間已經出現了長達2周的罷工,導致法國超1/5的加油站陷入“油荒”。
?萬華化學:10月24日公告,公司主要化工原料、歐洲公司能源成本同比大幅上漲,前三季度營業成本1086.13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位于匈牙利的35萬噸/年MDI裝置和25萬噸/年TDI裝置,已于今年7月開始停產檢修。
?陶氏:10月21日公布財報,公告顯示公司2022財年三季報(累計)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39.69億美元,同比下降13.25%。
?巴斯夫:10月12日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初步業績,公司預計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9.09億歐元,同比減少27.5%。其中,已開始購買氨,而不是生產氨,以減少其路德維希港工廠的天然氣消耗,30萬噸/年TDI產能也可能受到影響。
?敦刻爾克鋁業公司:已經減產了15%,后續可能會減產22%,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國電力供應短缺、電價高企。
?道達爾能源:對其法國Feyzin25萬噸/年裂解裝置進行停工檢修工作。
?科思創:處于德國的工廠,可能面臨關閉化工生產設施甚至整個工廠的風險。
?美國鋁業公司:在挪威的鋁冶煉廠產量將削減三分之一。
為各國來華投資提供便利!德國率先入局!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歐洲工業心臟的德國,其總理朔爾茨在11月4日開啟其首次訪華之旅,帶了12家德國企業代表一同前行。這12家企業涵蓋了化工、汽車、制造業、醫藥等德國高端產業,其中包括巴斯夫、拜耳、瓦克化學等知名大企。
這么多巨頭企業跟隨朔爾茨訪問中國,這也向中國市場傳遞了一個有力信號,那就是德國工商業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特別是在這個中德經貿關系出現一些雜音的背景下,更證明了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吸引力。
加之近年來,我國不斷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完善各項貿易政策,為各國企業來華投資提供便利,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11月7日,在外交部的例會上,匯豐發布的《海外企業看中國2022:共享RCEP新機遇》調查報告顯示:
超80%受訪企業預計未來一年的中國業務將實現增長,
75%的受訪企業表示計劃未來24個月內拓展在華供應鏈,
93%的RCEP成員國受訪企業預計增加對華貿易往來,其中超40%企業預計未來一年中國業務將增長至少30%。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德國對中國投資同比大增30%。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此次帶企訪華或將掀起一場歐洲企業來華投資的潮流。由此可見,未來將會有更多外資企業涌入我國,我國產業鏈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產能涌入,全球化市面臨大變局!
歐洲作為全球第二大化工品生產基地,約占全球化工品銷售額18%。其中,MDI占全球產能27%、TDI占全球產能25%,歐洲環氧丙烷產能占全球25%,維生素A占全球產能的49%,維生素E占全球產能的33%,蛋氨酸占全球產能30%,純堿產能占全球的18%,輪胎出貨量占全球20%,歐洲也為全球重要的農藥生產基地。
若歐洲繼續縮減產能,將會導致全球的供應鏈出現問題,絕大部分化工產業的供不應求格局有望加劇,而國內化工格局也在二級市場迅速出現攀升態勢。能源危機引發的化工市場變革已經顯現,全球化工產業鏈逐漸轉移,新的供需關系開始變化,或將導致市場新的價格體系和供應格局發生改變。
目前多種舉措標明,將會有更多歐洲外企涌入我國。2022年,我國因為外部環境變化、疫情反復等因素干擾,經濟增長壓力不減,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僅有3%。而80%的行業需求收縮明顯,其中原料類行業需求收縮最明顯,煤炭、鋼鐵、化工和有色增速降幅普遍超過10個百分點,基礎化工等原材料類行業凈利率顯著下滑,商貿零售表現均不佳。高端產能涌入國內,有助于縮減國內化企的采購運輸成本,或將緩解國內市場的高價緊張情緒。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