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價格與燃油車持平的那一天,又要無限期推遲了。
去年還咬牙堅持做電動汽車“等等黨”的人,今年都傻眼了,從特斯拉到五菱宏光,從國內到國外,電動汽車都在漲價。在美國,特斯拉一個月就漲價兩次,Rivian、Lucid這些新造車也都扛不住壓力跟著漲價。
關鍵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是此輪電動汽車漲價潮的根本原因。國際能源署最新發出了警告,如果金屬價格依然維持高位,今年電動汽車電池的成本將飆升15%。
電池的成本占到電動汽車價格的三分之一,原本行業普遍認為隨著電動汽車普及度越來越高,規模效應的帶動下電池成本也會持續下降,逐漸與燃油車持平,甚至最終低于燃油車。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2020年電池成本下降了13%,到了2021年降幅變成了6%。另一組數字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總銷量翻了一番,達到了660萬輛。
需求越大,銷量越大,電動汽車電池成本卻反而在提高。
國際能源署指出,需求的爆發讓供應鏈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疫情的反復和俄烏沖突又讓壓力進一步加劇。
越來越多汽車制造商推出電動汽車,巨大的需求推高了鋰的價格,而鋰礦需要數年才能建立,限制了供應。
俄羅斯作為鎳的最大生產國之一,向電池制造商供應約20%的鎳,此外它還是鋁的主要供應國之一。
多重影響之下,5月,鋰的價格比2021年初高出7倍,鈷價漲了一倍多,鎳價也幾乎漲了一倍。
國際能源署執行董事Fatih Birol發出警告,“政策制定者、行業高管和投資者需要高度警惕,以降低供應中斷的風險并確保關鍵礦產的可持續供應。”
相比國際能源署,市場研究機構給出的預測更加嚴峻。SNE Research在今年4月曾表示,韓國電池制造商可能將電池價格提高30%-40%,以抵消大宗商品成本高漲的影響。
“需求的海嘯即將到來,而電池行業并沒有做好準備”,這是咨詢公司E Source電池解決方案副總裁Sam Jaffe做出的預判。
電動汽車產能的不斷擴大,初期確實會帶動電池價格的下降,E Source預計,目前電池的平均成本為每千瓦時128美元,2022年可能會降到110美元,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價格的反彈。
E Source預計,從2023年到2026年,電池價格將飆升22%,達到每千瓦時138美元的峰值,2031年后開始穩定下降,最低達到每千瓦時90美元。
因此2026年將是電動汽車價格的最高點,也就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無法等來電動汽車降價了。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