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道路交通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現將抽查情況通報如下:

本次抽查了1336家企業生產的1342批次產品,涉及汽車用制動器襯片、汽車輪胎、汽車安全帶、摩托車乘員頭盔、制動軟管、機動車外部照明及光信號裝置、機動車輛制動液、發動機潤滑油、車用尿素水溶液、車用汽油清凈劑、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等12種道路交通產品。其中10批次產品涉嫌假冒,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共對1335家企業生產的1341批次產品進行了檢驗,發現187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13.9%。
機動車輛制動液抽查不合格率為16.1%。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了19個省(區、市)154家企業生產的155批次產品,其中1批次涉嫌假冒,已交由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共發現25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16.1%,較上次抽查上升3.4百分點。該產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5.0%、12.7%、16.1%。
本次抽查重點對運動黏度、平衡回流沸點、濕平衡回流沸點、pH值、蒸發性能等5個項目進行了檢驗。各項目均有發現不合格。運動黏度項目不合格會加大管路中的粘滯阻力,剎車也會變硬變難踩,當運動黏度高到一定程度時,會嚴重影響制動系統的正常工作;平衡回流沸點和濕平衡回流沸點項目不合格會使制動液管路在油溫沸點產生蒸汽,導致氣阻,降低剎車油的制動效能;蒸發性能項目不合格會導致在緊急剎車時,制動液易沸騰起泡,使制動效能降低甚至失效;pH值過高或過低,均會造成制動系統中的零件腐蝕,導致制動系統失效。經技術機構分析,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對原材料進貨把關不嚴,或樣品配方不合理,且缺乏出廠檢驗。
本次抽查主要涉及廣東、上海、山東、江蘇、福建等地的生產企業,分別抽查了37批次、18批次、15批次、11批次、8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8.1%、0%、33.3%、0%、75%。
發動機潤滑油抽查不合格率為2.7%。本次抽查了18個省(區、市)145家企業生產的147批次產品,發現4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2.7%,較上次抽查下降2.9個百分點。
本次抽查重點對低溫動力黏度、閃點、磷含量、蒸發損失、邊界泵送溫度等13個項目進行了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低溫動力黏度、低溫泵送黏度和泡沫性。經技術機構分析,低溫動力黏度、低溫泵送黏度項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基礎油類型選擇或產品配方設計不合理,泡沫性項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時抗泡劑添加量不足。
本次重點抽查了廣東省、山東省2個產業集聚區的生產企業,分別抽查了41批次、23批次產品,均未發現不合格。
車用尿素水溶液抽查不合格率為11.8%。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了20個省(區、市)262家生產企業生產的263批次產品,其中7批次產品涉嫌假冒,已交由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共檢驗261家企業262批次產品,發現31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11.8%,較上次抽查下降1個百分點。該產品近2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12.8%、11.8%。
本次抽查重點對尿素含量、密度、折光率、雜質含量、一致性確認等5個項目進行了檢驗。除一致性確認項目外其他項目均發現不合格。經技術機構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尿素與去離子水添加比例有誤,對原料水的處理能力不足,各環節質量把控不嚴。
本次抽查主要涉及山東省、河北省等2個產業集聚區的生產企業,抽查檢驗了65批次產地為山東省的產品,抽查不合格率為15.4%,抽查檢驗了65批次產地為河北省的產品,抽查不合格率為4.6%。
車用汽油清凈劑抽查不合格率為56.4%。車用汽油清凈劑俗稱燃油寶,是添加在車用汽油中用來抑制燃油系統內部沉積物生成的一種具有清凈、抗乳化和防銹性能的復合汽油添加劑。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檢驗了14個省(市)77家企業生產的78批次車用汽油清凈劑產品,其中2批次涉嫌假冒,已交由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發現44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56.4%。
本次抽查重點對破乳性、氯含量、閃點、硫含量、防銹性/銹蝕程度、模擬進氣閥沉積物質量和傾點等7個項目進行了檢驗,7個項目均發現不合格。經技術機構分析,該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選用的原料不合格,如低沸點的有機物,導致進氣閥沉積物質量、氯含量、硫含量、閃點和傾點等項目不合格;二是企業未按規定加入抗乳化劑、防銹劑等材料,導致防銹性、破乳性等項目不合格。
本次抽查主要涉及廣東、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地的生產企業,分別抽查了26批次、15批次、11批次、7批次、6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61.5%、40%、54.5%、71.4%、83.3%。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