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皇家殼牌集團,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殼牌”,近幾年正在加速業務轉型的步伐,其目標在2030年成為極具規模的低碳企業,至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然而,這些大型傳統企業要實現“碳中和”并不容易,由于產品和業務的限制,很難靠自己本身去轉型,而尋求與新能源車企的合作往往是一個捷徑!近日,殼牌就和蔚來汽車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充換電設施的建設與運營。
據官方數據顯示,殼牌石油總產量正以每年1%-2%的幅度在遞減,雖然從供求關系上來說,傳統上游業務對于殼牌仍然是“絕對剛需”,但如果不提前轉型布局,未來將無法驅動更大的“市場引擎”。
01 從充電站到換電站,殼牌轉型加速
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在國內雙方到2025年要建造100座換電站,而在歐洲的計劃是從2022年開始進行換電站的建設、運營試點工作,充電設施方面,殼牌歐洲充電網絡將向蔚來用戶開放。

實際上,殼牌在國外已經建立了首個充電站,不過該充電站并不對私家車開放,目前僅對出租車、旅游大巴等開放。按照殼牌的規劃,未來在充電設施建設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在國內,殼牌華北石油集團在天津試點的首座充電站在2018年就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殼牌依托加油站設立的充電站體系進入成長期。這座充電站位于西青區殼牌工農加油站。可以為電動乘用車、客車、物流車及貨車提供24小時充電服務。

而如果我們把視野再擴大一點,殼牌在新能源轉型上最早從2017年開始的,當時殼牌收購了一家規模不小的歐洲電動汽車充電供應,從此切入家庭、停車場充電市場。同年年底,殼牌又與寶馬、大眾等多家歐洲車企合作,在歐洲的高速公路上部署超充電樁。
驅動這一系列舉動的背后原因是:中國的電動汽車保有量約為全球的50%,是世界最大、發展最為迅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到2030年,中國80%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將在最終目的地、停車場和充電站完成。
而在公司層面,殼牌也在向低碳能源轉型,其正在醞釀一項大規模的全公司重組計劃。6月初,一個特別的團隊已開始對公司重組的相關事宜進行調研,并將于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初公布調研結果。此次重組是針對全球石油需求銳減的影響而進行的,殼牌正在尋求更靈活的方式以應對未來市場變化的挑戰。
目前,據可靠消息顯示,殼牌在今年將會撤出多個高排放資產,決定把最新投資轉換可再生能源及發電,公司不但將華盛頓州的煉油廠賣掉了,還將休斯頓地區一家煉油合資業務的股權出售。除此之外,殼牌也考慮出售德州二疊紀盆地資產。
02 潤滑油企業在前赴后繼鬧革命
說完了殼牌,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家潤滑油知名企業——福斯。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潤滑油公司,電動化大潮也讓福斯面臨巨大壓力,因為電動車不像燃油車中的機構需要大量潤滑油。
作為汽車生產中最重要的一環,零配件OE市場也會受到直接影響,而福斯正在通過研發新產品來保持市場競爭力。其業務比重最大的市場為中國,而中國又是電動化轉型最為迅速的汽車市場,沒有之一。
福斯表示,新能源汽車正在改變整個汽車業態的發展,改變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就油品方面來說,福斯已經做出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FUCHSBluEV的系列產品,包括濕式電驅EDF、混動專用變速汽油DHTF,以及干式電驅油e-DCTF,還有熱管理油體。
電動和混動車輛專用潤滑產品有許多復雜的應用方式,有助于減少摩擦,確保必要的使用壽命。熱液體在電動車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受導電性的影響,已有的冷卻液對于傳動及電池系統的適用性有限。
福斯未來的產品愿景就是保護敏感組件免受環境影響,無論是潤滑、冷卻還是防護,都能為任何車輛可靠且靈活地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
福斯目前還在還投資進行潤滑脂的研發,比如電機潤滑脂和低噪音潤滑脂。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的駕乘體驗要求非常高,要求安靜的駕乘體驗,所以我們極力開發低噪音產品來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
作為車企的一線OE供應商,零部件公司事實上需要走在車企前面的,在智能電動化時代來臨的節點,反應能力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對市場有預判,才能在機遇來臨時給車企客戶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而在中國經營了33年的福斯正在這么做,相信也會有更多的零部件公司也會參照這樣的轉型方式,尤其是對于潤滑油企業來說,從產品層面開始轉型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03 潤滑油市場未來路在何方?
潤滑油企業在轉型,從上游到下游必將迎來一個陣痛期。車用潤滑油市場從暴力時期到營銷時期,到如今的低毛利時期,再到即將迎來的轉型期,整個過程將不會超過30年。
當年新車銷售的火爆,帶動了汽車零配件的行業,造就了一大批潤滑油企業。而隨著新車銷售趨勢減緩、市場飽和等因素的積累,車用潤滑油也從前端OEM市場逐步轉向存量的售后市場。二級批發商、地區零售商的地位開始上升,隨著后市場渠道的深入,獨立后市場開始和原有的4S售后體系叫板。
獨立后市場企業都從“新零售”模式切入,讓原本平白無奇的機油變身成了可以用來提升溢價能力的快消品,通過各種形式的營銷手段,將下游企業(經銷商和汽修店)和終端車主(C端用戶)的“品牌心智”牢牢抓住。
但營銷背后的似乎總離不開“低價”的邏輯,這幾年終端市場的機油服務價格一降再降,拿對比最強烈的一個案例說明,曾經一個客單價接近600元的小保養,如今居然能花100元都不到就能做。
其實這是潤滑油企業、經銷商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事實情況就是價格越來越透明。有行業人士認為,以前大家都在賺取信息不對稱的中間差價,潤滑油的毛利原本就是有一層泡沫,現在只是這層泡沫碎了,價格是回到了原本的正常水平,用毛利換流量是行業現狀,也是無奈之舉。
那么車用潤滑油未來的機會點在哪里?小編認為,首先對于終端汽服門店來說,從潤滑油切入,用小保養來引流的方法依然好使,畢竟小保養到維修的轉化有著天然優勢。
其次,對于潤滑油生產企業來說,轉型也是必須要考慮的,未來可以將產品滲透到其他領域,比如商用車和新能源車。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