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潤滑油配方,根據研發者的個人喜好,可以使用不同的抗氧劑(其它添加劑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試圖以解剖別人的配方而在研發中走“捷徑”,往往是徒勞的,也會限制研發者本人的思路,得不償失,況且,我以前也說過,解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總是在模仿,從未能超越。),但大體有如下經驗可以參考借鑒:

同類抗氧劑,如屏蔽酚與屏蔽酚,芳香胺與芳香胺復合,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異類抗氧劑之間的復合更是增效顯著。屏蔽酚的使用,可有助于芳香胺的再生。綜合考慮,次級抗氧劑將絕大部分氫過氧化物分解,減少了引發鏈反應的自由基,從而可以降低初級抗氧劑的消耗量。

內燃機油技術發展到現在,不論如何變化,抗氧劑、清凈劑、分散劑是內燃機油減緩變質、控制沉積物不可或缺的添加劑。
在發動機油中,抗氧劑主要消耗在活塞區,燃燒產物中的自由基通過擴散進入油膜與抗氧劑作用,消耗的速度與火焰/油膜的距離、燃燒產物中NOx、SOx、CO及未燃燒烴的濃度有關。

內燃機油的發展,如今的三大要求: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經濟性、延長換油期,無疑都與抗氧劑有著直接的聯系。原料的多樣化,也對抗氧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劑、復合的抗氧劑,品種會越來越多。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