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近日發布報告,將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預期調高至8.5%,較3月份報告上調了0.4個百分點。世界銀行為何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如何評價今年以來我國經濟表現?
專家認為,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是國際社會看好我國經濟前景的主要原因。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還存在不均衡現象,經濟回歸常態依然面臨挑戰,應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我國經濟持續改善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報告認為,中國經濟2021年將呈現強勁增長。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全球評級公司也在近期表示,鑒于中國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開展疫苗接種工作,預測2021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將達8.3%。
外國機構為何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相比其他經濟體,我國經濟活動率先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端和需求端漸次改善,制造業和服務業展現了足夠韌性,企業逐步恢復活力。
“受疫情影響,全球市場出現嚴重供需錯配,我國出口受益于此實現強勁增長,既滿足了全球需求,也拉動我國經濟去年走出強勁的V形復蘇走勢,今年一季度實現18.3%的增速,二季度仍有望延續穩健復蘇的步伐。”王軍認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今年二季度以來,全球經濟步入加快復蘇的軌道,國際機構普遍上調了對全年經濟增速的預測。全球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已步入下半場,但疫情沖擊帶來的結構性影響和對全球經濟的創傷并未消除,全球復蘇仍面臨諸多挑戰。

經濟復蘇均衡性待增強
“放眼全球,上半年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仍然是可圈可點、亮點紛呈,逐步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但另一方面,經濟復蘇也呈現不同步、不均衡和結構分化、冷暖不均的格局。”王軍說。
世界銀行報告認為,中國的總需求結構將繼續轉向國內私人消費需求為主。預計實際消費增長將逐步回歸疫情前的趨勢,支撐因素包括勞動力市場復蘇、家庭收入增加和消費者信心增強等。
王一鳴表示,在工業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國內消費和投資恢復仍然偏弱。從下半年走勢看,消費恢復仍將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長情況,基礎設施投資將受到地方融資平臺償債壓力的制約,制造業也難有較快回升,增強內需動力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