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聯創船期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山東各港及天津港口、地煉及貿易商共上岸進口原油總計1.17億噸左右,較去年同期大漲近25%。因一、二季度買家大量訂購低價原油,自5月份起進口原油抵港數量激增,尤其是6-8月月均到岸量更是超過1500萬噸,導致船舶壓港、滯期明顯,直至10月中旬港口庫存及壓港現象才得以緩解。
從進口原油品種來看,據金聯創船期數據顯示,2020年前10月山東地煉進口原油品種接近140種,且進口量在10萬噸以上的原油就有115種。
從進口來源地來看,俄羅斯、巴西、中東、西非地區原油進口量仍位列前列。同時,來自馬來西亞及哥倫比亞的重質瀝青原料進口量亦明顯攀升。
具體分油種來看,據金聯創船期數據統計,2020年1-10月山東地煉進口前二十大油種進口量占總量的68%,而前十大進口原油品種進口量占總量的53%左右。其中,來自俄羅斯的ESPO仍牢牢占據霸主地位,而巴西的LULA原油屈居亞軍,兩者進口量總和超過3000萬噸。OMAN原油則以681萬噸的進口量位列第三。同時,因其品質及價格高性價比,來自挪威的JS原油進口躍至第四位,而同樣是來自挪威的GRANE原油亦進入前二十大油種排名。且受原油價差結構變化,出于高性價比及中東部分原油補充,地煉及貿易商對URALS原油需求亦階段性大增。另外,卡斯、穆爾班、薩皮和杰諾等常規油種亦紛紛入圍前十,尤其是卡斯原油主要受瀝青煉廠青睞而進口量較大。
據金聯創船期數據顯示,2020年前10月JS、URALS、KIRKUK、GRANE、KIMANIS、INDOBlend、SINGMA、MOSTARDA以及BASRAHL等原油進口量大增,而DJENO、NEMINA需求有所放緩。值得注意的是,受美制裁影響,來自委內瑞拉的馬瑞原油產量下降且供應收緊,故馬瑞原油進口量暴跌,而來自東南亞地區的混調原油作為瀝青生產原料迅速補位,如SINGMA、KIMANIS、INDOBlend等。另外,稀釋瀝青由于不占原油配額且瀝青質含量較高,亦作為替代原料卷土重來,據金聯創船期數據統計,1-10月山東港口稀釋瀝青上岸量達到430萬噸以上,而去年同期僅為14萬噸左右,增長量巨大。不過,作為地煉替代性原料,稀釋瀝青仍受國家政策面管控較多,故后期進口情況或存一定變數。
從品質來看,傳統地煉進口原油仍集中于中質、輕質及中低硫品質原油,其中API分布多在25-35之間,硫含量分布多在0.4-2%之間。另外,受制裁油斷供影響,馬瑞需求基本轉移至稀釋瀝青及卡斯等重質以及混調原料。同時,因兩大煉化集團均與沙特阿美保持合作,阿拉伯原油需求堅挺,且亦采購中東其他品種如阿曼、穆爾班、上扎、科威特以及部分美國原油,故重質高硫原油進口量較大。
后期來看,受配額緊張影響,11月山東及天津港口進口原油上岸量有所降低,但受地煉提前備貨提振,12月尤其是中旬以后到港船貨有望止跌反彈。整體來看,2020年山東各港及天津港口、地煉及貿易商進口原油到岸量初步預計在1.35億噸左右,同比去年攀升33%。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