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世界原油價格戰硝煙彌漫,沙特俄羅斯劍拔弩張,大有不獲全勝誓不收兵之勢。俄沙大戰猶酣,長期掌控國際石油市場的美國豈肯大權旁落,必然伺機而動。
沙特和美國是傳統上的堅定盟友,在石油安全保障和地緣政治方面利益一致,但兩國固有矛盾摩擦也在累積加大;
美國和俄羅斯有著難以調和的長期戰略利益分歧和沖突,但雙方時不時也要坐下來談談合作;
俄羅斯和沙特作為世界最主要兩個產油國和主導力量,雖在政策上經常南轅北轍,但近年來合作多于對抗
從當前局勢看,俄沙美正在上演“三國殺”,這是一場決定石油市場主導權的爭斗,也將影響未來國際能源格局變化。
俄羅斯:絕不屈服戰斗到底
俄羅斯號稱“戰斗民族”,很難想象會輕易屈服于沙特的極限價格戰和美國的肆意制裁壓力。更何況當今執掌俄能源行業的是伊格爾·謝欽,綽號“黑騎士”,此人以強烈民族主義者和強硬派著稱,深得俄羅斯總統普京信任。
可以說,俄羅斯政治上有強烈的意愿與沙特硬扛,而且是準備打一場持久戰。這也能解釋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為何6日在維也納舉行的限產協議談判上中途退出,俄高層顯然早已決策開戰。
外界普遍分析認為,俄戰略目標是打擊美國頁巖油氣行業,并以此作為報復美國制裁俄石油企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美國加大了針對俄羅斯石油相關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制裁力度,前不久還制裁了與委內瑞拉交易的俄羅斯石油公司。特別是美國極力阻礙“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向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歐國家直供天然氣,這將大大增強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美國制裁威脅下,德國、奧地利等國企業先后被迫退出項目建設,俄羅斯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揚言報復。所以,當沙特在今年初呼吁減產以緩解石油供應過剩時,俄高層認為出擊的時機到了。此次價格戰可能會導致2014年—2016年石油危機重演,那次危機導致數十家美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破產,連帶數十萬人失業。
這次打擊可能是致命的。美國股市經歷長達10年大牛市后顯現見頂跡象,在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擴散全球和石油危機雙重打擊下,美國股市出現罕見的連續暴跌,短短幾天內已經兩次觸發熔斷機制。
美國一些頁巖油氣公司的股價在“黑色星期一”攔腰折斷,目前市場恐慌情緒仍在蔓延。此時此刻,美國頁巖油氣行業顯得尤為脆弱。失去資本市場的輸血,估計大批原本就無利可圖的中小油氣企業將關門大吉,數以萬計的工人將丟掉飯碗。毫無疑問,短期內美國頁巖油氣行業將是最大輸家,除了破產和重組,許多成本高昂的離岸項目將被終止,由此帶來的巨額債務還將導致金融業陷入危機。俄羅斯正是想借此一戰沖擊美國能源霸權地位,并贏得石油市場主導權。
但是,價格戰怎么打?打多久?還是要看沙特的眼色。雖說謝欽本人一直反對與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合作,也對沙特極力平衡石油市場不太感冒,但他也很清楚俄羅斯全力投入價格戰并非沒有風險。首先,俄羅斯自身也將受到沉重打擊。油價暴跌將導致占政府財政高達37%的收入銳減,必然結果就是國內生活水平嚴重下降,影響經濟和社會穩定。其次,普京總統雄心勃勃的國內政治承諾和全球戰略也將難以為繼。再者,俄羅斯雖然油氣資源豐富,但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生產成本高于沙特四倍,很難支撐長期的價格戰。即便如此,普京不可能馬上退讓,他也不愿意與沙特完全撕破臉,兩國和解的機會還是很大的,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見招拆招,邊打邊談,在特定的時間節點結束戰斗。
沙特:左右逢源冷暖自知
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究竟沙特和俄羅斯大打價格戰是互相傷害,還是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美國?如果僅僅是針對石油市場的戰略選擇和見解不同,兩國的分歧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沙特領導的歐佩克遲早都會同俄羅斯達成新協議。
市場觀察人士透露,沙特對于價格戰早有準備,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此前,沙特央行和其他主要商業銀行已經做好準備,為快速提高產量提供充足資金。通過價格戰,沙特力爭擴大在歐洲和中國的市場份額。短期來看,沙特俄羅斯之爭很可能是兩敗俱傷,既然誰都不愿意落下風,最可能的結果就是通過擠出效應,各自在不斷萎縮的國際市場上占據更大份額。此外,沙特估計也沒指望能在較短時間內將俄羅斯逼回談判桌。
近年來,沙特俄羅斯關系有了長足進展,普京總統與沙特王儲薩勒曼建立了良好私人關系,兩國還剛剛簽署了新的投資貿易協議,夯實了石油領域的合作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國優先政策,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和政治影響力都大幅度下降,反而給俄羅斯帶來了填補空白的機會。目前,俄羅斯不僅在中東地區增強了影響力,也承擔了更多責任。沙特也因此改變了過去一邊倒依靠美國的外交政策,盡量做到左右逢源。當然,沙特王儲也努力在華盛頓贏得支持,繼續購買美國軍火。
雖然沙特擁有最低石油生產成本的絕對優勢,但日子也很不好過。沙特王儲的理想是推進經濟結構改革,最終擺脫對石油這一單一產業的過分依賴,從而實現國民經濟多元化目標。為此,沙特近年來大規模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預算連年赤字。據估算,沙特政府要實現財政收支平衡,需要維持油價在每桶80美元上下,一旦油價跌到每桶30美元的低位,沙特政府的各項開支將會捉襟見肘。可見,即便擁有5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和龐大的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在即將到來的低油價時代,沙特維護政權穩定所面臨的壓力非常之大。從這方面講,沙特是否愿意長期打價格戰是要打問號的。
美國:傷筋動骨卷土重來
在石油價格戰打響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說:對消費者有利,汽油價格下降了!這是他一貫的“嘴硬”風格。
2月29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右三)參加白宮記者會。新華社發
美國股市近日可謂哀鴻遍野。從技術分析角度來看,美股已經跌入技術性熊市。其中,相關油氣產業股票和銀行金融股遭受重挫。例如,美國頁巖油氣領軍企業巴肯公司股價近乎腰斬,整個公司市值不到150億美元,但負債已經超過400億美元。難怪市場人士呼吁,立即撤出油氣領域的資本投資,拯救自己吧!
穆迪公司調查表明,北美石油和天然氣企業總共背負860億美元的四年期債務,包括評級債券、定期貸款和再擔保貸款等,其中今年到期的債務高達220億美元。因此,這場價格戰時機算計得非常精準,當美股崩盤之時,美國頁巖油氣產業必將陷入迫在眉睫的融資危機,導致大批相關企業破產或是重組。事實上,一些油氣企業已經展開了自救。美國最大的兩家獨立頁巖油氣公司DIAMONDBACKENERGY和PARSLEYENERGY正著手對新鉆井和完井實行大幅度調整,包括關閉鉆井平臺和裁員,以便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并保持現金流。
應該說,財大氣粗的美國油氣產業在價格戰打擊下,將會傷筋動骨,尤其是靠借債度日的頁巖油氣開發企業可能要重新洗牌,但不會影響到總體的石油產出。僅在上周,美國石油日產量高達接近紀錄水平的1310萬桶,其中原油出口量也達到每日415萬桶的規模。所以,沙特俄羅斯想利用價格戰一舉擊潰美國的霸權地位,顯然是不現實的。
美國能源部日前發表聲明說,美國經濟增長強勁,美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這些國家行為者(指沙特俄羅斯)操縱和沖擊石油市場的企圖,反過來強化了美國作為全球合作伙伴和盟友的可靠能源供應國地位。美國能夠而且將承受市場波動。
總之,世界原油價格戰對美國經濟將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因為光是頁巖油氣行業近年來對美國經濟的增長貢獻率就高達10%,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還提供了近1000萬個就業崗位。
俄羅斯、沙特和美國上演“三國殺”,將是一個復雜的利益博弈、既纏斗又相互妥協的過程,最終鹿死誰手,還需拭目以待。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