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終歲尾,外資巨頭正紛紛瞄準2020年后的中國市場,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
埃克森美孚投資342.9億元在廣東惠州建設高端聚烯烴項目剛剛獲批,巴斯夫總投資額達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0億元)的廣東新型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已在湛江開工建設……這些外資巨頭的材料項目,都將對我國汽車零部件上游材料帶來利好。那么,他們究竟為什么要投巨資來加碼中國市場呢?
“近幾年,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不斷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吸引高質量的外商投資,對此我們深受鼓舞。”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立帆所言,既道出了投資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流露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看重2020后中國市場
11月23日,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動工。這是我國重化工行業首個外商獨資項目,也是巴斯夫集團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對外投資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的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之一。
該項目預計到2022年建成投產后,將年產6萬噸改性工程塑料及熱塑性聚氨酯(tpu)材料,將巴斯夫在亞太區這一產品總產量提升至29萬噸。熱塑性聚氨酯(tpu)材料市場的增長,背后主要是因為汽車市場對高端材料應用需求的提升。“中國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化學品市場之一,也是巴斯夫在全球非常重要的戰略市場。”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首席技術官薄睦樂在開工當日所表示的,流露出搶抓中國市場機遇的心愿。
而化工巨頭??松梨冢诔鍪?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57億元)的資產瘦身。在財力并不寬裕的條件下,仍然決心在廣東惠州建設高端聚烯烴產品生產項目。一方面是因為高端聚烯烴是汽車用材料的發展方向,同時埃克森美孚顯然也同樣看重中國市場。
零部件行業正在凝聚更多的外資“人氣”,除了上游材料供應商,紛紛涌入的外資零部件企業也在不斷增加。
11月20日,上海舉行第三十一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頒證儀式,西川、伊藤忠商事、英偉達、偉巴斯特、李爾等外資零部件公司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獲得上海市政府頒發的證書,進一步表明了他們扎根中國市場的決心,并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
近期,從特斯拉等整車企業到外資汽車零部件相關企業紛紛入華,或加碼,或投資,引起業內關注。“這都是受益于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政策,以及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中國車市遭遇調整期,但仍然是全球第一大新車市場,這都是外資入華所看重的因素。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為國際巨頭們所肯定的中國營商環境,是我國近年來所持續發力的重點。
11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部署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契機,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10月22日發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出“國家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受到法律保護”等措施,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外資構筑了良好法治基礎。
明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還有《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其中所規定的外商投資的股比限制、國民待遇、政府采購、產權保護等條款,都為汽車零部件等領域擴大開放提供了保駕護航的法律武器。
產權保護不僅是營商環境的重要“軟件”,也日益受到汽車零部件等行業外商外資高度重視。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要不斷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手段強化保護,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
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正在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的共同行動。在北京市,從2017年出臺《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到2018年出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的目標,再到先后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0、2.0、3.0版系列改革政策。兩年來,北京市審批環節精簡比例達32%,審批時間壓縮比例達64%、全面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稅費成本2000多億元,營商環境改革措施降低企業成本約70億元。
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得到了國內外社會的肯定。世界銀行上月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以15個名次的躍升,位列全球營商環境排名第31位。
激活競爭一池春水
從巴斯夫、??松梨诘木揞~投資,到近來寶馬加碼采購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奧迪與比亞迪就電池合作正在進行的談判,這一系列的投資、合作,在業內看來,都有著多重的效應。
首先,是解了外資相關企業的燃眉之急。巴斯夫的改性工程塑料及熱塑性聚氨酯(tpu)材料、埃克森美孚的高端聚烯烴都是十分搶手且有前景的汽車用材料,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項目審批效率的提高、高鐵及高速公路運輸條件的便捷,都意味著生產成本的下降,并解決了產能不足的短板,除了中國很難再找到這樣優良的投資環境,這些游刃商圈多年精明有加的外資企業肯投下巨資,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其次,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不惜重金投入中國,以及愿意下功夫與中國企業進行合作,無疑會降低成本,凸顯零部件價格優勢,從而或可利好消費者。
第三,外企的涌入,成為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的一個學習機會。從先進的技術創新模式、管理經驗、市場理念等都可以成為有益的“營養”,改變一些企業“閉門造車”的現象,提升整個零部件產業鏈水平,還將反哺整車企業,強化我國的汽車工業體系。
巴斯夫、??松梨诘染揞^攜巨資入華,外資零部件企業的加碼,對于我國汽車市場將產生多重利好。“無疑,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不僅將產生‘鯰魚效應’,促進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的充分競爭,還具有現實的示范意義,為更多外資零部件進入中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崔東樹認為。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