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綠色石化基地傳來項目三期將啟動謀劃的消息。除此之外,連云港、裕龍島、湛江、湄洲灣等多個多個石化產業基地規劃出爐。多次提到高端產業集群,這或許代表了未來中國石化產業發展的方向。
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
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規劃面積62.61平方公里,產業規模為煉油3600萬噸/年、乙烯555萬噸/年、對二甲苯710萬噸/年。
以煉油、乙烯、芳烴一體化為基礎,以多元化原料加工為補充,以清潔能源、有機原料和合成材料為主體,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為特色,形成多產品鏈、多產品集群的大型煉化一體化基地,滿足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對石化產品及原料需求,成為帶動長三角、江蘇沿海地區和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區域相關產業及經濟發展的能源和原材料產業基地。
產業發展定位
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穩步推進煉化一體化產業,加快發展多元化原料加工產業,大力發展石化深加工產業。形成以煉化一體化和多元化原料加工產業為支撐、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高端產業集群為特色的產業結構,打造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一流石化產業體系。
產業規模
基地入駐多元化原料加工項目較多,同時,為降油增化,調整二期煉化一體化項目煉油規模和加工方案,煉油總體規模下降,乙烯、對二甲苯規模增加。
漳州古雷石化基地
古雷石化基地以進口原油和石腦油為主,以天然氣、煤炭、生物質等原料多元化為補充,以煉油、乙烯、芳烴煉化一體化為龍頭,重點發展乙烯、芳烴及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等高端石化產品,形成芳烴系列、乙烯系列、丙烯系列、碳四及碳五烯烴系列、化工新材料系列等六大系列產品。
規劃5000萬噸/年原油加工規模+500萬噸/年乙烯+580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
規劃分三期實施:
近期2013-2020年:建設一套1600萬噸級煉化一體化裝置(16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180萬噸/年芳烴)。
中期2021-2025年:再建設一套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裝置,并建設采用外購石腦油的10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項目,形成3200萬噸/年煉油+340萬噸/年乙烯+480萬噸/年芳烴的產業規模。
遠期2026-2030年:再建設一套18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裝置,形成5000萬噸/年煉油+500萬噸/年乙烯+580萬噸/年芳烴的總產能。
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
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發展定位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石化、新材料和高端制造業產業集中區,主導產業定位包括煉化一體化產業、輕烴綜合利用產業、海洋化工產業和高端石化產品及新材料產業。
主要規劃煉化一體化項目、輕烴綜合利用項目、高端石化產品及新材料產業區、中試及科技孵化園區、公用工程等,達到產業園高起點發展。
規劃分三個階段:
近期2019-2025年:主要規劃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輕烴綜合利用項目即100萬噸/年乙烷制烯烴項目、高端石化及高端新材料產業、公用工程等基礎設置建設。
中期2026-2030年:將再規劃一套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新增一套100萬噸/年乙烷制烯烴項目、建設高端制造業聚集區。
遠期2031-2035年:再規劃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進一步完善上下游產業鏈。
湛江東海島石化產業園
湛江東海島石化產業園以巴斯夫一體化生產基地為龍頭,打造上下游一體化、完整的現代石化產業體系,全面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

到規劃期末,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將成為工藝技術國際領先、經濟規模、管理模式一流、工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綠色工業集中區,成為粵西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極,并帶動周邊關聯產業及其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規劃結構
規劃區的規劃結構為“一軸三組團”。
一軸:以沿疏港公路/港南大道為主要發展軸線,依托規劃內部主干逋,串聯起規劃區的各條次干道和產業組團。該軸向還作為規劃區主要的物流/管廊通道,包括了主干道,鐵路干線/支線,長輸管線,主管廊。
三組團:分別為石化核心生產組團、精細化工產業組團、東頭山島綜合產業組團。
其中,精細化工產業組團,從通港大道至規劃區西側邊界,包括圍繞石化核心產業打造的產業鏈組團,并包括部分市政配套設施;石化核心生產組團位于規劃紅星水庫入海通道西側至通港大道,用于布局石化一體化、化工新材料產業及后加工型企業;東頭山島化工物流組團包括整個東頭山島,可依據實際發展需求布局一體化石化項目、倉儲物流等企業。
湄洲灣石化基地
湄洲灣石化基地規劃范圍包括湄洲灣石化基地的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和福建聯合石化公司斗尾倉儲區,總規劃面積59.88平方公里。充分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福建省科學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打造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石化產業體系。

規劃分三個階段:近期2018~2020年,中期2021-2025年,遠期2025~2030年。煉化一體化產業和多元化原料加工產業共同構成石化基地的支撐性產業,為石化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通過大力發展石化深加工產業,石化基地高端石化產品的品種和數量將逐步增長,在石化類產品中的比例達到40%以上。
通過煉化一體化產業和多元化原料加工產業的發展,到2020年,湄洲灣(泉港、泉惠)石化基地的煉油規模達到2900萬噸/年,乙烯規模達到210萬噸/年,芳烴規模達到180萬噸/年;到2030年,煉油規模達到6200萬噸/年,乙烯規模達到663萬噸/年,芳烴規模達到700萬噸/年。
廣東惠州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惠州將以中海石油二期項目為核心,結合園區目前富余的石化原料加長產業鏈延伸,使產品多次利用,基本形成上下游一體化、資源合理配置、多種系列產品并重的石化下游深加工產業集群,為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提供原料和中間體。
根據煉油、乙烯原料供應和市場需求,惠州將加快發展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為主的中下游產業,優先發展乙烯、丙烯、碳四產業鏈,壯大芳烴、PTA、PET產業鏈,突破碳五、碳九產業鏈,推進高端專用產品縱向延伸,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
近期2019-2023年:石化產業規模達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340萬噸/年、芳烴250萬噸/年,石化產值約2500億元,石化區綜合實力國內領先,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的框架已經形成。
中期2024-2028年:石化產業規模達煉油3200萬噸/年、乙烯610萬噸/年、芳烴310萬噸/年,石化產值約5000億元,初步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遠期2029-2033年:石化產業規模達煉油4200萬噸/年、乙烯760萬噸/年、芳烴310萬噸/年,石化產值約6000億元,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曹妃甸石化基地
曹妃甸產業定位以原油加工煉化一體化項目和輕烴利用等多元化原料加工為主線,以清潔能源、有機原料和合成材料為主體,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為產品特色,形成多產品鏈、多產品集群的大型石化生產基地,以建設5000萬噸級煉油、千萬噸級輕烴加工、400萬噸乙烯、500萬噸芳烴生產能力為目標。
重點發展煉化一體化、產業鏈和高附加值項目。強化統籌協調,項目建設既要考慮長遠,又要與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京津冀石化產業布局優化調整相結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