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對進一步深化改革作出部署以來,我國建材行業也在探索改革方向,破解如何從傳統原材料產業升級、轉型為新型產業、綠色產業的難題。發展綠色建材,已成為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學界、媒體達成的共識。
人均年消耗水泥1.7噸 我國成世界最大建材生產消費國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建材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建材工業無論從生產規模、產品品種、產量還是國民人均建材產品消費量都是世界上最多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底,我國人均每年消費1.7噸水泥。
建材工業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與此同時,建材工業“四大五低”(產品產量大、企業數量大、職工隊伍大、能源消耗大;勞動生產率低、生產集約化低、技術含量低、市場迎接能力低、經濟效益低)、“兩高一剩”(高消耗、高排放、產能過剩)局面仍然存在。建材工業能耗在全國總能耗、工業部門能耗中分別占到7%和10%;并且,由于粉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高,建材行業也是國家廢氣排放重點調控行業。因此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成為建材工業健康發展的方向。
建材產業亟待政企聯動合作 打造綠色升級之路
發展綠色建材,無論是面對消費終端的建材產品還是為這些產品提供的原材料,對建材行業的綠色發展來說都非常重要。除了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節能減排義務,上下游的合作和產業鏈共同發力是傳統工業通行綠色之路的關鍵。
政府在綠色建材行業布局規劃、政策制定方面也有重要影響力。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
宿遷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10月15日印發《宿遷市加快發展綠色建材產業實施意見》,計劃到2015年,綠色建材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到2020年,建設成為“國家級綠色建材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綠色建材產業、綠色建材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并推出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技術創新、企業發展,以補助和返稅等優惠形式吸引綠色建材、光伏光熱等企業落戶,形成區域產業集聚效應。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