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緬油氣管道(國內段)水保生態文明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西氣東輸三線和錦鄭成品油管道創建水保生態文明工程于12月19日在廣西柳州啟動。這是中國石油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扎實舉措。
中緬油氣管道是我國西南能源通道的戰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施工建設難度最大的管道工程,也是一項跨國、跨省和跨流域的大型工程。中緬油氣管道以創建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為載體,使水土保持工作逐步實現從事后治理向事前控制轉變,努力建設綠色管道、生態管道、和諧管道及友誼管道。
中緬油氣管道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今年6月20日啟動以來,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以“一次性通過”為指導原則,統一規范水保監理、環境監理工作,優化管道施工組織設計,壓縮作業帶擾動寬度,合理安排施工時序以減少作業帶裸露時間,有效減少了施工可能引發的水土流失。
同時,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通過首次對HSE措施費進行細化分解,專項資金嚴格管理,重點監控,對施工中采取水保臨時措施不到位的單位進行處罰,充分利用EPC合同落實水土保持各項措施。
在此基礎上,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通過“隧道渣場治理”、“國際性河流穿越綜合治理”、“石漠化山區水土保持生態治理”等“七項示范性工程”的建設,確保了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的順利推進。
中國石油在對中緬油氣管道工程采取傳統水保監理的基礎上,在全國重大工程建設中率先實行專業環境監理。同時,在管道沿線建立高科技全自動實時地質災害監測和預防設施體系,加上水土流失衛星遙感監測等高技術手段的運用,確保中緬油氣管道水保生態文明工程多維立體呈現。
截至12月19日,2萬余名參建將士奮戰在中緬油氣管道建設一線,已完成管道焊接2232公里,64座隧道已有63座貫通。在地質災害頻發的云貴高原長達7個多月的雨季中,沒有發生一起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實現“零污染、零事故、零傷亡”的目標,用事實驗證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建設工作的初步成效。
“此次西氣東輸三線和錦鄭成品油管道創建水保生態文明工程的啟動,是中國石油管道建設水保生態文明工程的一種擴展和向縱深發展。”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總經理吳宏說,“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的本質就是確保管道建設安全和管道全生命周期運行的安全。這是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
相關評論